世界
博物館日
2025.05.18
International Museum Day
當國際博物館日的暖風吹拂,博物館這座承載著千年文明的殿堂,化身一座神秘的時光盲盒,為所有熱愛探索的大小朋友們,精心籌備了一場沉浸式文化盛宴!在這里,歷史不再是塵封于典籍中的冰冷文字,而是觸手可及的鮮活體驗;知識不再是枯燥的教條,而是充滿趣味的奇妙冒險。
晨光初照,博物館的青銅大門緩緩開啟,研學隊伍踏入史前秘境展廳,仿佛瞬間被卷入時光隧道。展廳頂部模擬的星空穹頂閃爍微光,地面鋪就的仿巖石紋路,配合環(huán)繞四周的流水聲效,營造出原始曠野的神秘氛圍。專業(yè)講解員手持聚光燈,將光束投向展柜中斑駁的陶罐,那些歷經(jīng)歲月侵蝕的神秘紋路,在光影交錯中變得立體生動。
穿過穹頂繪滿敦煌壁畫的長廊,孩子們踏入絲路遺珍展區(qū),瞬間被眼前的璀璨所震撼。展柜中,鎏金胡瓶在聚光燈下折射出細碎的光芒,波斯銀幣上的異國文字神秘而迷人,絲綢殘片的紋理依舊細膩柔軟。講解員換上西域風格的服飾,化身“絲路商人”,用充滿故事感的聲音,將駝鈴聲中的貿(mào)易傳奇娓娓道來。
推開百年瞬間主題展的紅木門,厚重的歷史氣息撲面而來。泛黃的報紙、銹跡斑斑的軍號、布滿折痕的手寫家書,在柔和的燈光下訴說著那段波瀾壯闊的歲月。講解員戴上白手套,小心翼翼地拿起一份革命時期的傳單,聲音變得莊重而深情:“這張傳單,是無數(shù)仁人志士為理想奮斗的見證。”
歷史的厚重不應只存在于展柜與講解中,云溯博物館特意打造沉浸式文化體驗區(qū),讓參與者化身為文明的“創(chuàng)造者”,在指尖與古老技藝的觸碰中,感受跨越時空的匠心傳承。
推開古法工坊的木門,空氣中彌漫著草木清香。一張巨大的木質(zhì)水槽占據(jù)房間中央,四周整齊擺放著竹簾、木框和晾曬架。非遺傳承人王老師笑著迎上來:“今天,我們要當一回蔡倫的‘小徒弟’!”孩子們圍坐在水槽旁,目不轉(zhuǎn)睛地看著老師演示:將浸泡多日的構(gòu)樹皮放入石臼,用木杵反復搗漿,直到纖維變得細膩柔軟。
在金石傳拓室,古樸的氣息撲面而來。墻壁上掛滿了精美的拓片,展臺上整齊擺放著鬃刷、拓包、宣紙和墨汁。“拓印就像給文物拍照,但用的不是相機,而是宣紙和墨!”講解員李老師邊說邊示范,將宣紙覆蓋在青銅器模型上,用鬃刷輕輕敲打,讓紙張貼合紋路,再用拓包蘸墨,層層暈染。
走進國潮手作間,五彩斑斕的絲線、剪紙彩紙和皮影模具讓人眼前一亮。這里設置了三個體驗區(qū):香囊制作、剪紙藝術(shù)和皮影繪制。在香囊區(qū),孩子們跟著繡娘學習穿針引線,將艾草、薰衣草等香料裝入繡好的布袋,再系上精致的流蘇;剪紙區(qū),老師手把手教大家折疊、裁剪。
“博物館里藏著9個神秘線索,找到它們就能兌換驚喜禮物!”研學活動的最后環(huán)節(jié),孩子們拿到了特制的“探秘手冊”,化身“文物小偵探”,穿梭在各個展廳。當集齊所有印章,來到禮品兌換處時,歡呼聲在博物館此起彼伏。文創(chuàng)書簽、迷你青銅器模型、手繪地圖……每一份禮物都與展覽主題相關(guān),既實用又充滿紀念意義。
在星空穹頂下的休息區(qū),一場別開生面的分享會正在進行。孩子們輪流走上臺前,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,講述“如果文物會說話”的創(chuàng)意故事。有的孩子想象陶罐是遠古部落的“日記本”,記錄著先民的生活;有的把拓片比作“時光郵差”,傳遞著古人的智慧。家長與老師也參與討論,分享參觀和體驗的感悟,探討如何讓傳統(tǒng)文化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。
“甲骨文的‘日’字長什么樣?”“絲綢之路的起點是哪里?”隨著主持人的提問,知識競答環(huán)節(jié)將氣氛推向高潮。孩子們分成小組,搶答問題、組隊PK。為了增加趣味性,題目還設置了“陷阱題”和“加分挑戰(zhàn)”?,F(xiàn)場氣氛緊張而熱烈,獲勝隊伍不僅能獲得限量版博物館護照,還贏得了全場的掌聲與歡呼。
排版|135編輯器
圖片|135攝影圖ID:58745
文字|135AI寫作
頭圖| 筆格設計
ID:65089
文字僅做模版占位展示,購買后請自行替換
傳承古韻
創(chuàng)新未來